• 超深基坑施工及地下水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返回首页
  • 成果详情
  • 成果名称
    超深基坑施工及地下水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成果类型
    应用研究
  • 评价机构
    山东省建设科技与教育协会
  • 完成单位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合作单位
    青岛田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
  • 完成人
    吕 权、李世宁、王晓磊、陈黄健、刘学英、王宏光、李金元、陈昌远、于德强、于雁南、张 童、宋国福、王潇依
  • 知识产权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田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
  • 项目所在地
    青岛市
  • 成果水平
    国际先进
  • 评价日期
    2023年9月15日
  • 推荐单位地市
    青岛市
  • 专家委员会名单
    赵 静、李兆龙、王春慧、丁 南、高 原
  • 成果简要说明
  • 一、任务来源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依托青岛国家院士港二期和青岛国际院士研究院南延项目立项三个课题研究任务《KJYF-2019-12青岛国际院士港二期项目一标段超深建筑施工技术》、《KJYF-2021-49超深地下结构抗浮关键技术研究》、《KJYF-2021-50超深地下结构降排水措施研究》,对公司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整合,形成《超深基坑施工及地下水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
    二、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1.钻孔灌注桩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通过钻削成孔设备、沉渣厚度测量设备和施工方法、重力式泥浆分离系统、护筒下放装置、桩头修补等方面展开研究。普通的钻削成孔设备施工的时候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钻头,操作比较麻烦,浪费时间。研究可根据实际需要控制调节钻头尺寸,解决传统设备的局限性,方便在需要钻削不同尺寸的灌注桩的时候使用。研究有效的沉渣测量设备和方法提高准确率保证灌注桩整体质量。重力式泥浆分离系统解决传统钻孔灌注桩施工时泥浆使用量大、浪费严重、施工作业经常发生石块、浆渣等杂质堵塞浆管的现象,造成施工中断,费时费力的问题。护筒下放装置其作用有定位,保护孔口,防止坍孔以及保持泥浆水位等。基于以上施工新技术的研究,能够有有效控制施工质量、节省工期、节约施工成本,同时提高了工程的整体性和安全性。
    2.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研究
    针对本项目支护体系的预应力锚索,开展超长预应力锚索安装技术研究和锚索置换施工技术研究。本项目锚索设计长度29米,超长锚索下放过程中无法保证锚索成直线插入锚孔,存在多次摩擦碰撞两侧及上部孔壁导致土方不断坍塌滑落的技术问题,将严重影响锚索的抗拔力。研究一种装置发明利用滑槽提供的滑道,解决了钢绞线柔性插入,方向不好控制的问题,由于锚索束为柔性材料,利用滑槽提供的滑道,大大减少了锚索穿孔的阻力,保证了锚索的顺利下放,克服了锚索束碰撞锚孔壁难以下放至设计深度的困难。
    在基坑向下开挖期间,基坑坡顶的沉降、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锚杆拉力、基坑周围重要道路沉降等都需要进行监测,及时记录并分析监测数据,来判断原支护方案是否安全可靠,必要时还需对原支护结构或开挖方案进行局部的调整和修改。当基坑开挖面积或深度较大时,为控制支护结构的变形,可以采用在围护结构内侧预留或回填反压土的方法,降低支护结构位移和内力,反压土采用花管注浆增加土体强度。待地下主体部分施工结束,肥槽回填完成形成支撑后,重新组织反压区支护施工,土方开挖-锚索置换-变形监测做为主要技术研究要点,分层开挖每一步要满足置换锚索施工条件、搭设架体工作平台,满足置换锚索施工机械施工。新增设的每层锚索及腰梁未达到养护龄期和设计锁定值,严禁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卸土和锚杆施工。在已有的反压区工程中,关于反压区土体开挖后的加固技术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施工技术可为类似反压区开挖后加固提供借鉴和参考。
    3.基坑明排降水施工技术研究
    根据项目的地质条件和水位的情况复杂,基坑深度30m,水头高度达到28m,地下基础为微风化花岗岩,同时局部存在煌斑岩和破碎带,地下水为裂隙水,根据裂隙水的特性对降排水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研究有效的适用本项目的排水和降水井系统、基顶排水沟防渗漏措施等措施。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支护体系选择有效的降水措施方案,能够有效防止边坡失稳、基础流砂、坑底隆起、坑底管涌、坡顶失稳和地基承载力下降的现象的出现。
    本工程基坑为超深超大基坑,且原招投标描述的降水方式无法满足降水要求,为保证基坑石方开挖时及人工捡底后基坑内无水,防止基坑浸泡,采用明排降水作为主要降水措施,并对基坑内出现的明水有组织排放到指定位置。由于基坑为中风化岩石层原因,原设计的降水方式不能满足降水要求,需在肥槽内增设降水井,且每个集水井、电梯井、结构降板等处单设降水点,确保水位在底板下 0.5m 处。整体现场安排需求降水需从西侧倒流到东侧,最终从基坑东侧排出基坑。为不影响正常施工,现场采用埋设过路管道钢管或将排水管架空过路。
    4.筏板结构内置降水井和降水井减压施工技术研究
    一种筏板内置式降水结构和降水井的封井结构,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筏板内置式降水结构,设置于基坑底部,包括有排水沟、集水坑、井管、水泵、外排水管和电线,所述井管包括无砂滤水管和导水管,无砂滤水管埋设于集水坑内。降水井的封井结构,设置于基坑底部,包括有排水沟、集水坑和井管,所述井管包括无砂滤水管和导水管。解决在局部积水位置设置降水井,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封堵,而后进行底板施工,如果地表水位较高、水量较大的话,存在封闭时不能及时进行底板混凝土浇筑,导致底板垫层、防水及保护层因封闭受到地下水浮力上浮而遭到破坏的技术问题。
    超深地下空间结构底板下减压排水装置, 盲沟与集水井同时开挖,盲沟开挖至基槽标高以下0 .5m‑1m深度,底面和侧面均铺设一层土工布,在三面土工布围成的空间内铺设碎石,碎石上侧再铺设一层土工布,土工布上侧铺设防水薄膜,防水薄膜上侧铺设结构底板;在盲沟的低端 连接处开挖与盲沟连通的集水井,集水井底标高低于盲沟1底不小于0.5m,首先在集水井底标高以下铺设C15混凝土垫层,然后埋设设有透水孔的无砂混凝土管,无砂混凝土管与盲沟通过透水孔连通,并在盲沟和集水井的连通处设置过滤层,再将与控制 箱连接的水位探测器和水泵置于无沙混凝土管内。结构底板下的地下水汇集在盲沟内,盲沟内的地下水通过透水孔汇集到集水井内,集水井内的水位探测器将水位数据传输到控制箱内的电路板上,电路板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算后,给出信号启动或者关闭水泵,抽水外排或者停止抽水,使地下水位始终在允许范围内,达到永久减压排水的目的。
    5.深基坑止水帷幕地下水控制技术
    项目临近城市主要河流,传统的止水帷幕因其特定的施工工艺,湿作业法成孔形成的泥浆对地下水及周边环境污染严重,挤土成桩会对周边已形成的工程桩或围护桩造成质量影响。研究一种干提土式矩形咬合灌注连续桩的施工装置,解决特定环境下的影响程度,同时矩形截面桩的抗弯能力大于同截面面积的圆形桩。
    6.沿海岩层地区超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技术研究
    对场地构造及地层岩性和场地地下水情况分析,通过钻探揭露,场区第四系主要为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全新统洪冲积层(Q4al+pl),上更新统洪冲积层(Q3al+pl)、基岩为燕山晚期花岗岩(γ35),局部夹有后期侵入的煌斑岩(χ53),基岩裂隙水由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组成,风化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场区各强风化~中风化带,在地形低洼地带呈似层状分布,径流随地形坡度的高低而变化;构造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构造破碎带中,呈脉状或带状产出,径流深度相对较大且方向复杂,呈现出承压水的部分特征。选用潜水完整井的计算公式进行基坑降排水设计:(1)计算模型的简化;(2)等效“大井法”中影响半径的分析;(3)主要参数计算(4)技术分析;(5)技术优化。
    根据分析以及分析后的施工设计的具体实施可知,沿海岩层地区超深基坑降排水施工设计以“基坑降排水施工设计与基坑支护设计相结合、基坑内明排水与基坑外降水相结合、基坑降水井的位置重点考虑基坑渗漏隐患及薄弱位置”等为原则,对计算得到的基坑降排水井的数量,深度及布置位置进行优化,形成相应的成果。
    7.地下室结构抗浮设计优化研究
    水位是抗浮设计的前置条件,确定抗浮设计水位,须经严格的科学论证并遵照相关规范,一般通过规范规定并结合项目地勘报告进行取值。对一个确定的项目而言,抗浮设计水位是已知条件或按经验给出的定值。
    按不抗浮设计时的结构布置加入水头进行抗浮稳定性验算,计算结果显示,结构不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且底板顶部负弯矩较大,经研究本工程采用压载配重结合设置锚杆2种方法抗浮。
    (1)锚固抗浮方法设计
    (2)抗浮稳定性验算
    指出地下室抗浮锚杆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结合地质情况,通过计算并建立面状非均匀、集中点状或空心状等布置图,验算合格得到最优布置方案,不仅能保证地下室的稳定和安全,还能减少锚杆使用实量和降低施工成本。通过计算和总结工程经验,形成抗浮设计优化方法。
    8.地下结构抗浮检测装置应用研究
    超深地下工程的抗浮措施主要采用在建筑物的结构底板下设置抗浮锚杆 和抗浮桩,通过增加地下结构的上覆重量平衡地下水浮力,该方法虽然结构受力合理,但由 于地下水位处于变化状态,而抗浮构件的受力能力难以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从而导致抗浮构件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失效,进而导致建筑物的损坏。因此需要及时得到抗 浮构件所受浮力的情况,以便根据抗浮构件受到的浮力值大小,分阶段采取加载或抗浮构件卸压等适宜的措施进行处理,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也要避免抗浮构件质量安全问题的 发生,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抗浮构件所受的浮力很难直接监测到浮力值。
    设计研究一种超深地下结构抗浮用监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抗浮构件上的结构柱和 连接于两个结构柱之间的伸缩机构,伸缩机构下侧设有顶板,顶板下侧设有液压缸,液压缸下端设有下板,下板下侧设有压力监测机构,压力监测机构连接有数采仪,可以 直接测到抗浮构件的受力变化,得到抗浮构件所受浮力值的情况,从而可以根据测到的浮 力值,指导工作人员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分阶段采取加载或抗浮构件卸压等适宜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抗浮构件产生质量安全问题。
    9.抗浮锚杆、抗拔桩防水节点施工技术控制
    对于抗浮锚杆的防水节点而言,由于需要填充很厚的防水油膏,因此需要采用加热型防水油膏。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在使用前熬煮防水油膏,并挨个倒入坑中,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因防水油膏溢出(倒入坑中时量很难把握)及液滴溅落等因素而污染施工现场及施工人员。研究应用一种易于施工的抗浮锚杆防水节点,解决传统抗浮锚杆的防水节点需要用到加热型防水油膏,其使用过程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污染施工现场及施工人员的技术问题。
    把防水油膏预先制成与填充孔形状及尺寸相匹配的预制防水油饼,在抗浮锚杆防水节点施工时直接将预制防水油饼填充在填充孔中,依靠防水油膏粘稠且易变形的表面确保预制防水油饼与填充孔紧密贴合,无需熬煮防水油膏,显著简化了施工过程。
    预制防水油饼与防水卷材层的材质需要是材质相同,这样可使二者在使用时紧密结合。除了常用的沥青以外,还可以选用PVC防水油膏和PVC防水卷材的组合。
    10.超长施工缝质量控制技术管理研究
    通过主体结构施工缝开裂渗漏产生原因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施工缝的留置位置、预防蜂窝渗漏措施、施工缝抗裂措施以及个别特殊位置的处理措施制定相应的方案方案方法。同时针对取消后浇带技术推广中的技术措施、施工工艺进行总结。本项目地下室外墙总长度达到约1100m,外墙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是一个难点。为了减少超长混凝土自收缩产生的温度裂缝,采取留设“应力释放缝”的方法,相邻两施工段墙体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小于5天时,则在两段墙体之间留设一条600mm 宽的混凝土带与楼板混凝土同时浇筑。“应力释放缝”的留设是采取“放”的原则,尽量减少约束之间的相互制约,允许结构自由变位,释放或减小结构的收缩应力。当两段墙体混凝土施工间隔时间超过5天,则不用留设此应力释放缝,而采取直接浇筑的方法进行连续浇筑。
    研究设计一种超长施工缝质量控制用便于安装的堵漏装置,该超长施工缝质量控制用便于安装的堵漏装置通过设置安装条,当需要更换橡 胶止水带时,首先需要将旧的橡胶止水带拆下,通过取出固定螺杆,并向两侧拉动橡胶止水 带,即可将橡胶止水带从施工缝的内部取出,在安装新的橡胶止水带时,首先将橡胶止水带 平铺在施工缝的顶部,然后将承载体放置在混凝土浇注体的顶部,再向下按动按压板,使得 按压板带动安装条向下滑动并挤压橡胶止水带使得橡胶止水带进入施工缝的内部,该装置 便于更换橡胶止水带
    11.超长地下室结构后浇带跳仓法浇筑施工技术研究
    取消后浇带,减少了剔凿清理及二次浇筑混凝土工序,混凝土结构可以提前封闭,为房心回填、体结构及装修工作提前插入创造了条件。施工使混凝土一次成型,提高底板的整体性,特别是冬期对底板防水层也起到更好地实际效果,大大减少了外部水通过混凝土孔隙进入地下室,从而提高结构整体性、抗震性、耐久性抗渗性。可避免增加混凝土实体造价的投入,无须单独支设后浇带支撑体系,避免增加模板支撑投入。本工程混凝土按40m左右分仓进行浇筑施工,施工缝处无明显收缩裂缝,混凝土观感质量良好。
    后续工程应用取消后浇带施工技术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用量严格控制在300kg/m以下,掺合料尽量仅采用粉煤灰,不建议采用双掺。
    (2)地下室超长结构混凝土采用60d强度评定等级;
    (3)地下结构底板、外墙覆区的顶板建议采用钢板止水带;混凝施工在工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进行跳仓法施工。如实在工期紧迫无法跳仓施工,可在底板外墙楼板上在相邻两流水段间留置1000mm宽作为后浇仓待两侧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7d后进行封闭。
    本工程按照40m分仓进行理论计算结构混凝土收缩裂缝在可控范围内,后续工程可适当放宽分仓间距,总结成果为后续施工提供有利的借鉴。
    12.超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BIM技术研究
    运用BIM技术将基坑设计的二维图纸转化为三维模型,弥补二维设计中的缺陷,在基坑支护施工阶段的BIM应用对施工方案和细部节点的合理优化起到关键的作用。随施工进度,结合现场实际进行模型建立,确保模型精度能够用于指导现场施工,形成论文成果。结合本项目特点主要从一下几方面进行优化:
    (1)基坑阳角处锚索设计优化
    基坑呈“L”型,存在阳角,锚索施工时需要进行锚索角度设计优化排除锚索交叉碰撞问题。
    (2)基坑阳角处高台衔接设计优化
    基坑阳角处由于两个剖面间支护形式不同,其衔接并不顺畅,一侧的高台与另一侧的放坡之间形成了8.2m高的高差,降低了基坑的局部稳定性与安全性。利用BIM模型对此处进行优化设计,将高台截面端支护形式更改为放坡支护形式,使放坡支护截面与其顺接。
    (3)坑安全梯笼通道优化设计
    BIM建模,确定梯笼设计参数、规格,并模拟施工工序,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可视化交底,同时结合结构受力计算,保证梯笼的安全性、耐用性。
    13.渗流作用下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分析研究
    渗流作用是影响边坡稳定性安全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而渗流作用可分为降雨渗流和土层里地下水的渗流。通过使用Geostudio软件对从化某水库进行降雨和不降雨的边坡渗流分析和稳定性分析,对得到的各种情况下的最小安全系数进行详细分析,从而证明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在不同的降雨工况下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有助于渗流作用下边坡稳定性的进一步研究,形成论文成果。
    通过对不同降雨工况下渗流分析计算和各种降雨工况下不同边坡稳定计算方法结果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渗流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非常的大。
    (2)不同边坡稳定计算方法的假定条件不同,满足的平衡条件也不同。
    (3)不同的计算方法在同种工况下的计算结果十分接近,其中简布法结果是4种方法中最低的。
    (4)单宽渗流量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坝体内最大渗透比降则是先增后减,转折点在中雨工况。
    (5)不同计算方法在同种工况下的浸润线位置几乎是一样的,但浸润线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逐渐的抬高,最终在大暴雨强度时与坝顶平行。
    (6)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大坝边坡的最小安全系数在减小。
    14.流态填筑料回填工程技术研究
    在狭窄基槽回填施工时,往往出现由于回填空间狭窄、回填深度大、回填夯实难度大、现场不易管控等原因造成回填土回填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回填质量差容易造成地面塌陷、管线开裂、散水脱空、地面水沿裂缝大量涌入等多种不利情况或事故。
    研究一种以建筑基坑弃土为主要原材料的一种新型环境友好型填筑料。根据所用土质加入水泥、外加剂、水等材料,按使用的具体要求进行配比设计。经搅拌后的填筑料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现场通过溜槽或泵送浇筑,无需分层碾压和振捣,具有自密实功能。填筑料经养护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回填材料,具有高水稳定性、低渗透性和保持长期稳定等特性。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填筑质量放心无忧,是一种较好的狭窄基坑肥槽填筑材料。结合该施工工艺进行总结,形成行业相关标准。
    三、性能指标
    本工程通过合理的施工部署和精准的施工方案,青岛国际院士港二期项目一标段工程在5个月内安全的完成246万方土石方的开挖外运和14道预应力锚索施工、在五个月内顺利完成36万平米的超大超长地下室的结构施工;青岛国际院士研究院南延项目在3.5个月内完成153万方土石方的开挖外运和13道预应力锚索施工,在3个月内顺利完成22万平米的超大超长地下室的结构施工。
    1.灌注桩与支护施工技术
    保证了超长锚索的设计锚固长 度和所要求的抗拔力,保证了锚索施工质量,可以回收重复利用;提高了灌注桩基底沉渣厚度的准确定和测量效率; 提高了泥浆沉 淀分离的处理效果,也提高了泥浆的使用率,一定程度地减少了泥浆的总量,也减少了水的 用量和泥浆排放量,占用施工场地减少,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避免了泥浆外漏,使施工在 整洁环保、有序的条件下进行,保证了文明现场施工,避免了施工环境污染。通过技术方法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数据准确性,桩身质量等施工难点。
    2.基坑降排水施工技术
    沉管干提土式矩形咬合灌注连续桩的施工装置,通过后桩的混凝土与前桩的凸边混凝土沿桩长咬接结合,成为全桩长混凝土咬合的支护与防渗的连续桩墙止水帷幕,其宽高比较大大,增强了抗弯能力。
    基坑降排水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根据不同情况制定有效的排水措施。通过利用套筒控制水位高度,经过挡沙板和电动滑槽清理泥沙,达到回收泥沙的一种具有回收功能的大型超深基坑排水系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预制坡顶地面可回收预制排水沟,解决排水沟间水渗漏至基坑土体影响边坡安全;采用在结构底板以下设置盲沟和内置式降水结构等方式对基础进行永久减压排水,无砂滤水管、导水管和外电系统控制水位在安全范围内。赢得了业主及行业的赞叹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3.地下结构抗浮技术
    锚固抗浮措施主要有抗拔桩和抗浮锚杆。当天然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通常采用抗拔桩兼抗压桩进行抗浮,一种易于施工的抗浮锚杆防水节点,将预制防水油饼填充在找平层上预留孔,更好的解决锚杆端头防水薄弱点的隐患问题。避免投入人工费多次涂刷锚杆节点和防水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弊端。
    地下室底板出现潮湿微小裂缝等情况,通过在两个结构柱之间设置超深地下结构抗浮用监测装置,监测一段时间内该位置抗浮构件的受力变化和数据收集,经过数据分析和安全值时发出警示判定抗浮构件所受浮力值情况。通过以上措施得到了业主和监理部门的肯定和表扬。
    4.地下结构抗渗技术
    施工设计通常通过留设大量的后浇带来解决混凝土的裂缝控制,事实证明大量的后浇带留设给施工质量、安全控制增加了诸多不便。取消后浇带跳仓法加快施工进度、避免大量混凝土剔凿及钢筋除锈工作、避免超前止水措施,施工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应用一种超长施工缝质量控制用便于安装的堵漏装置,可实现安装便捷,及时更换施 工缝止水带,降低施工缝渗水风险,节约后期施工缝堵漏的成本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5.深基坑施工技术与管理
    狭窄基槽回填施工时,采用一种新型环境友好型填筑料。根据所用土质加入水泥、外加剂、水等材料,按使用的具体要求进行配比设计。填筑料硬化后强度为0.5-5MPa;早期强度高、固化时间短,24小时即可上人;坍落度≥180mm。该特性既可防止地下水对填筑料本身的破坏,同时还可以与边坡、结构外墙皮紧密结合,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沿填筑料界面入渗。采用泵送和溜槽两种浇筑方式,具体情况可结合现场。
    运土石等基建材料运输过程中,避免遗撒采用一种适用于土方运输车辆的自动覆盖装置,通过电机输出轴外壁固定的主动滑轮,带动高强篷布与支撑杆,实现自动覆盖土石方,替代人工覆盖的传统方法。
    四、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国内外相关文献中未见其它单位与本项目相同的“超深基坑施工及地下水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相关报道,本项目具有新颖性。
    五、成果的创新性、先进性
    本项目国内外最先进技术相比其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等方面均能领先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先进水平。
    六、经济、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
    (1)地下室结构裂缝、渗漏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大大减少后期结构渗漏的风险和堵漏产生的费用。(预估节省约230万)
    (2)两个项目通过新技术推广应用,在深基坑的分部施工中,产生企业经济效益达1034.8万元和750万元,科技进步效益率2.18%。
    (3)两个项目基坑肥槽宽度不足两米,且无可利用道路。肥槽回填无法实现机械夯实,土体运输只能采用塔吊吊运和挖掘机倒运的形式进行施工,单方素土回填成本高达250元,采用填筑料进行肥槽回填施工,解决避免的大量的人力和设备的投入,相比于素土回填施工,节省人工费、机械费单方节约约35元,两个项目肥槽回填攻击约12万方,节约成本约420万。青岛国际院士港二期项目节省工期65天,院士研究院南延项目节省工期43天。
    2.社会效益
    青岛国际院士港二期项目和院士研究院南延项目是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三级联动重点项目,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质量精准化“双招双引”、加快院士科研成果产业化落地的重要载体。着力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创造创新体系,打造以院士实验室、院士研究院、技术中心和大数据中心为核心的集群性科研和产业化载体,使之成为院士团队科学研究的高地和创造创新的根据地。
    2018年8月16日 和2019年5月30日 连续两年作为第二节、第三届海外院士青岛行观摩点,论坛以“机遇与挑战:融合创新与国际合作”为主题,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海内外院士参会,581家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20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共研科技创新、共享发展机遇。
    观摩期间,安全体验馆丰富的体验项目和样板层的专业展示给前来观摩的海外院士和行业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行业代表们纷纷点赞中国建筑,点赞青岛国际院士港项目。
    2019年12月23日,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建筑业分会在杭州召开2019年年会。在会上青岛国际院士港二期项目就贯彻安全生产标准化做了典型工程汇报,同时还荣获了“2018-2019年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
    两个项目均获得山东省优质机构,省市级安全文明工地,获得省部级国家级BIM奖10余项,国家级QC成果1项,绿色建造施工水平二星,发表授权专利、论文、工法数十项。
    七、作用意义
    针对超深建筑和超深基坑,尤其坚硬岩石地基条件下,在支护、排水、抗浮、防渗漏和施工组织五个方面开展课题研究,主要目的解决材料、工期、安全、质量方面的到保障和提升,旨在改进传统施工工艺,施工操作简便,减少施工难度,提高工效和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造价。
  • 推广应用前景与措施
  • 一、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提
    本次研究的内容主要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是对深基坑地下建筑工程实施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改进传统施工工艺,其发挥的作用集中体现了:施工操作简便,减少施工难度,提高工效和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造价。具有适用性、安全性、灵活性、高效性、经济性、环保性等优点,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该课题依托项目是地下裂隙水丰富,岩层强度较高抵制条件,不具备使用所有地区工程,局限性较强,公司将结合不同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形式、支护形式立项新的课题,展开全方面的研究,最终整合成较为完整的科技成果,为其它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 评价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