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流域干枯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返回首页
  • 成果详情
  • 成果名称
    小流域干枯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 成果类型
    基础研究
  • 评价机构
    山东省建设科技与教育协会
  • 完成单位
    青岛环境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合作单位
    临沂经开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天元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完成人
    黄青、郭兴富、孙翠坪、郁彦硕、卜凡军、徐菲菲、侯绍文、徐志康、王馨悦、刘洪波、苑冬梅、董凯、倪守增、马启鹏、张强
  • 知识产权
    青岛环境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项目所在地
    青岛市
  • 成果水平
    国内领先
  • 评价日期
    2024 年 8 月 12 日
  • 推荐单位地市
    青岛市
  • 专家委员会名单
    尹纲领、段晓旭、赵萌、邵友建、孔凡达
  • 成果简要说明
  • 一、任务来源
    小流域干枯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任务,主要源于全球及我国面临
    的严峻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退化问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大量水资源被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许多小流域内的河流逐渐干涸,生态
    系统遭受重创。这不仅影响了河流自身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水质净化、生
    物多样性维持等,还对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居民饮水及生态环境造成了
    严重影响。因此,国家环保部门、科研机构及地方政府联合发起了小流域
    干枯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项目,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探索出一套科学、
    高效、可持续的生态修复方案,以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改善区域生态环
    境。
    二、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小流域内因自然因素(如干旱、气候变化)或人为
    因素(如水资源过度开发、污染排放)导致的干枯河流。这些河流通常失
    去了自然流态,河床裸露,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急需通过生
    态修复手段进行干预和恢复。
    三、性能指标
    1. 水质改善: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相
    关标准。
    2. 生态恢复:河流两岸植被覆盖率提升,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
    稳定性增强。
    3. 防洪能力:通过植被的根系固土作用,增强河岸的稳定性,提高防
    洪能力。
    4. 经济效益:减少因水土流失和河流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升周边
    土地的经济价值。
    四、与国内同类技术比较
    与国内同类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综合性强:综合考虑了植被恢复、人工湿地、河道补水和生物生态
    修复等多种技术手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修复体系。
    2.针对性强:针对不同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差异化的修复方案,
    提高了修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修复性高:引入了新材料、新技术,如生态浮岛、微生物修复剂等,
    进一步提升了修复效果。
    4.可持续性好:该技术注重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和平衡能力,通过构
    建完整的生态链和生态系统结构,实现了生态修复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五、成果创新性、先进性
    1.创新性
    (1)理论创新: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修复理念,将
    水质改善、生态恢复、防洪能力提升等目标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生态
    修复理论体系。
    (2)技术创新:在修复过程中引入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如生态浮岛
    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等,为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思
    路和方法。
    (3)模式创新:构建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共治的生态修复
    模式,形成了多方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2.先进性:
    (1)技术先进:采用的技术手段均为国内外领先水平,能够高效、
    精准地解决河流干枯问题。
    (2)理念先进: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平衡性,强调生态修复的
    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符合现代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发展趋势。
    (3)管理先进:建立了完善的监测和评估体系,能够实时掌握修复
    效果并及时调整修复方案,确保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六、作用意义
    小流域干枯河流的生态修复,其意义深远且重大。首先,它直接关系
    到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平衡,通过补水、植被恢复、土壤治理等措施,
    能够有效增加水源涵养能力,恢复河流自然流动,改善水质,减少水土流
    失,为水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
    其次,生态修复有助于提升流域内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业灌溉条
    件,增加土地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优美的自然环境也促进
    了生态旅游业的兴起,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者,从更宏观的层面看,小流域干枯河流的生态修复是构建生态文
    明、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增强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七、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
    1.推广应用范围:
    该技术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小流域干枯河流,特别是水资源短缺、生
    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2.推广应用条件:
    需要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资金保障。
    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团队和设备支持。
    需要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3.推广应用前景: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小流域干枯河流生态
    修复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改善
    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
    八、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1.存在的问题:
    部分地区对生态修复技术的认识不足,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资金短缺、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
    监测和评估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修复效果。
    2.改进意见: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修复技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技术团队和设备建设。
    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修复效果并调整修复方案。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生态修复
    技术的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一系列科学、系统的修复措施,小流域干枯河流
    得以重获生机。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水源补给、植被恢复、土壤改良、
    河道整治等,旨在恢复河流的自然流动状态,改善水质,增强生态系统的
    自我修复能力。生态修复不仅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升了流域内
    的生态环境质量,还为水生生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促进了生物多样
    性的恢复。同时,优美的自然环境也带动了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当地经济
    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更重要的是,小流
    域干枯河流的生态修复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实践。
    它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强调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统一。通过这一过程,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天蓝、地绿、水清
    的美好家园。
  • 推广应用前景与措施
  • 一、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前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小流域内的河流干枯现象日益
    严重,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干枯河流不仅影响了
    水生生物的生存,还破坏了流域内的生态平衡,制约了区域可持续发展。
    因此,小流域干枯河流的修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政策推动: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小流域干枯河流
    的修复工作。例如,我国水利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母亲河复苏行动,
    通过一系列措施恢复河流生命和流域生机。
    项目实践: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了一系列小流域干枯河流修复项
    目。这些项目不仅注重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还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的协调发展。
    公众参与:在修复过程中,公众参与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宣传教育、
    志愿服务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河流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同时,一些环保
    组织和企业也积极参与到河流修复工作中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的良好局面。
    技术交流与合作:国内外在河流修复技术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技术引进、人才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我国在小流域干枯河流修复方
    面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管理体制不完善:涉及多个部门,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治理效
    果不理想。
    规划滞后:缺乏系统的规划工作,治理目标和任务不明确,难以有效
    指导治理活动。
    治理标准低:部分治理项目标准低,防洪能力弱,难以应对极端天气
    和自然灾害。
    资金短缺:治理资金不足,影响治理项目的实施和效果。
    技术落后:部分地区治理技术落后,难以适应现代治理需求。
    推动公众参与: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社会各
    界参与治理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改进意见
    完善管理体制: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合力推
    进治理工作。
    加强规划引领: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规划,明确治理目标和任务,确
    保治理工作有序进行。
    提高治理标准: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和方法,提高治理项目的防洪能
    力和生态效益。
    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治理
    活动,缓解资金短缺问题。
    加强科技支撑:依托科技力量,创新治理技术和方法,提高治理效果
    和可持续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小流域干枯河流的修复技术将不
    断得到创新和完善。未来,我们将更加注重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
    一,推动小流域生态系统的全面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国际合作
    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河流干枯等挑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贡献力量。
  • 评价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