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务来源
本项科技成果为计划外自选项目。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公共设施不足等,为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城市病”,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服务效能,课题组结合城市体检、城市更新等多项工作,自主开展了《山东省县城规划建设及公共服务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从而更好的评估各地城市规划建设及公共服务水平,有效填补县级城市规划建设及公共服务评估工作的空白,并为全省县级城市开展城市体检、专项体检等相关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应用领域
本研究是基于城市体检工作的“专项、专业”评估,更加聚焦县城的“功能、布局、体量和风格”,让评估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本次研究形成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可以应用于山东省县城规划、建设及公共服务方面的专项评价评估。首先结合本次研究内容,有助于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通过评估工作,系统查找县城规划建设的短板弱项,加快促进县城高质量发展,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其次有助于推动城市服务效能提升,通过全面收集和监测县城运行数据,准确把握各县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推动城市服务效能提升,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为山东省持续开展县级及以上城市规划建设与公共服务评估摸清工作思路、奠定工作基础,为推动全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科学化、规范化奉献力量。
三、指标评价体系
结合城市体检、城市更新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围绕“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规模集聚体量适宜、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精致疏朗、管理精细规范有序、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等6个方面综合设定63项指标。
指标体系一览表
序号 板块 指标项
1 规划科学 布局合理 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
2 片区城市设计覆盖率(%)
3 是否编制总体城市设计
4 城市道路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
5 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
6 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平方米)
7 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平方米)
8 城市职住用地比例(1:X)
9 2023年度住建和自然资源部门确定专项规划编制完成数量(项)
10 规模集聚
体量适宜 县城建成区占全县城镇建设用地比例(%)
11 县城人口占全县人口比例(%)
12 人口密度(万人/平方公里)
13 县城开发强度(%)
14 建筑密度(%)
15 人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元)
16 设施完善 功能齐全 标准小区覆盖率(%)
17 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完成率(%)
18 管道燃气普及率(%)
19 集中供暖普及率(%)
20 公共供水普及率(%)
21 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22 公共卫生间设置密度(座/平方公里)
23 社区幼儿园覆盖率(%)
24 学前教育公办率(%)
25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差异系数
26 公办高中录取率(%)
27 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
28 城市二级及以上医院覆盖率(%)
29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30 万人公交车拥有量(台)
31 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32 人均避难场所有效避难面积(平方米)
33 社区养老设施步行5分钟覆盖率(%)
34 万人城市文化建筑面积(平方米)
35 人均体育场馆面积(平方米)
36 社区便民商业服务设施覆盖率(%)
37 城市标准消防站及小型、普通消防站覆盖率(%)
38 特色鲜明
精致疏朗 城市风貌与城市定位是否匹配
39 城市天际线是否美观
40 城区建筑风貌是否协调
41 城市标志性建筑是否具有辨识度
42 文商旅特色街区
43 夜生活经济指数
44 历史文化传承情况
45 历史建筑挂牌率(%)
46
管理精细
规范有序 6层及以下住宅面积占比(%)
47 街道车辆停放有序性
48 城市街道是否整洁有序
49 街道立杆、空中线路规整性
50 城市内涝积水点密度(%)
51 建筑围挡规范有序
52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53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社区覆盖率(%)
54 环境优美 生态宜居 2023年度规划、建设、城管热线的万人投诉量(条)
55 城市绿化是否均衡完善
56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57 海绵城市建成比例(%)
58 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率(%)
59 社区低碳能源设施覆盖率(%)
60 公共建筑、大中型社会停车场及文化旅游场所配建停车场建有充电基础设施停车位比例(%)
61 城中村人口占比(%)
62 老旧小区改造完成率(%)
63 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占比(%)
四、与国内同类技术比较
1.评估工作更有针对性,评估结论更聚焦
目前国内城市体检指标涉及的方面较广、内容较多、针对性不足等问题。本次结合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聚焦“功能、布局、体量和风格”,重新梳理指标体系。结合城建统计年鉴,山东省城市体检评估工作指引,部门十四五、工作报告系列文件,核心期刊论文、专题研究、相关课题等,初步构建县城规划建设布局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充分征求省内专家、主管部门、市县相关部门意见,对指标进行整理、归纳、统计,最终确定本次评估工作指标体系。重点评估县城在功能、布局、体量、风格等方面的合理性、科学性,系统查找县城规划建设的短板弱项,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加快促进县城高质量发展,激活城市发展内生动力。
2.增加主观指标内容,评估结论更合理
目前国内类似的评估评价工作,大部分是针对客观指标数据进行评价,评价缺乏人文关怀;本次研究增加12项专家主管指标,从主观方面对“城市风貌与城市定位是否匹配”“城市天际线是否美观”“城市标志性建筑是否具有辨识度”等指标进行专家打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结合,让评价结论更有温度,助推行政主管部门有针对性的补充县城短板,做到每项指标“数据漂亮、居民满意、专家认可”。
3.制定指标评价标准,评估工作更精准
目前国内其他相关评估指标是从全国层面,对指标范围、指标内涵等做出通则性解释,各地评估报告结论更多的是感性的分析,缺少刚性的判断,究其原因是缺少适合的、统一的评价标准,不能直接进行计算或比较。本次研究确定一套适合山东县城规划建设及公共服务设施的指标参照值作为评价区间的依据。由于各个指标差异,本次指标的评价标准参照值按照以下顺序依次选取,如没有前一阶梯指标可用后一阶梯指标替代,以此类推。
(1)标准值、规范值:为相关指标、行业的设立标准,可作为指标评价优秀值、良好值和一般值的下限。
(2)全国平均值:国内总体情况的平均水平,可作为指标评价一般值的下限。
(3)规划目标值:如十四五规划等,对于未来的预期值,可作为指标评价的优秀值、良好值和一般值的下限。
(4)先进地区优秀值:为该指标的领军者,可作为指标评价优秀值、良好值的下限。
(5)省内平均值、最高值:大致反映省内总体水平和最高水平,可作为指标评价一般值。
五、成果的创新性、先进性
1.聚焦县城,替补专项体检空白
本次研究可以更好的识别各地城市规划建设及公共服务水平评估工作,有效填补了全省县级城市规划建设及公共服务评估工作的空白,并为全省县级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2.指标体系更聚焦,让评价更有深度
参照国家、省城市体检指标要求及相关经验做法,结合临沂实际,针对“规划、建设、布局、功能、体量、风格、特色”等方面内容,初步构建县城规划建设布局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充分征求省内专家、主管部门、市县相关部门意见,对指标进行整理、归纳、统计,最终确定本次评估工作指标体系。重点评估县城在功能、布局、体量、风格等方面的合理性、科学性,系统查找县城规划建设的短板弱项,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加快促进县城高质量发展,激活城市发展内生动力。
3.增加主观评价指标,让结论有温度
课题组先后4次共计21天,对山东省20县进行现场踏勘,充分了解县城建设情况。制定“城市风貌与城市定位是否匹配”“城市天际线是否美观”“城市标志性建筑是否具有辨识度”等12项主观指标,结合主观指标评价,让评价结论更有温度,助推行政主管部门有针对性的补充县城短板,做到每项指标“数据漂亮、居民满意、专家认可”。
4.确定指标评价区间,量化评价结论,提高评估的精准度
结合相关标准要求、全国平均水平、规划目标值以及先进地区指标数据等,综合确定山东县城规划建设及公共服务设施的指标评价区间,为指标量化评价提供依据。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标准统一”的原则,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数据为基础,综合确定各指标评价区间,采用功效系数法,合理计算各项指标得分,科学量化指标差异,客观评价城市发展现状及实施效果,确保评估结果可量化、可分析、可比较。
5.辅助政府施政,有效支持市县政府科学决策
本次研究以临沂9县为案例,开展《临沂市2024年县城规划建设及公共服务评估》,形成“主报告+分县报告”的评估成果体系,“主报告”侧重9县横向对比分析,辅助市委市政府充分了解9县规划建设及公共服务总体状况。针对9县,每县一份分报告,让各个县充分了解自身的问题与不足,结合报告中的对策建议,为各县规划建设工作提供方向,辅助各县政府精准施策。
六、作用意义
1.辅助政府开展专项评估工作,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本次研究是对县城规划建设及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的专项评估,通过科学评估、精准诊断、提出对策等,可以及时发现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优化城市发展目标,补齐城市建设短板,提高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及应用推广情况。
为夯实城市体检工作基础,全面推进市县开展县城规划建设及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的专项评估工作,提供了可学习、可参考的优秀经验和范式,共同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效指导了多地项目实践。
七、推广应用
1.支持临沂市9县城市规划建设和公共服务评估工作
本项研究成果在临沂市9县城市规划建设和公共服务评估工作中得到充分应用,重点评估县城在功能、布局、体量、风格等方面的合理性、科学性,系统查找县城规划建设的短板弱项,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加快促进县城高质量发展,激活城市发展内生动力。评估记过获临沂市委书记高度评价,为临沂市城市建设工作开展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
2.成果技术转换
为进一步推广成果经验,课题组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面向省级尺度的国土空间体检评估方法探索——以山东省体检评估为例》收录于《北京规划建设》2022 年第 6 期;《基于理性与感性融合视角的体检评估方法探索——以德州市体检评估为例》和《基于时空大数据技术的城市体检评估研究》收录于《2022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正在撰写《区域尺度下的体检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初探》《健康城市导向下的城市体检评价方法探索》,通过论文的方式,进一步将成果内容推广,提高影响力。同时,基于该课题研究内容,申请了多项技术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一、推广应用前景
1. 推动县级城市开展规划建设及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专项评估,有效填补全省县级城市规划建设及公共服务评估工作的空白,为县级城市开展相关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夯实城市体检工作基础。
2.有助于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系统查找县城规划建设的短板弱项,加快促进县城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服务效能提升,准确把握各县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为山东省持续开展县级及以上城市规划建设与公共服务评估摸清工作思路、奠定工作基础,推动全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科学化、规范化。
二、推广应用措施
1.加强宣传与培训,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向相关部门、企业和公众宣传技术成果的优势、应用场景和实施效果,提高其认知度和接受度。
2.建立示范项目,依托城市体检工作,积极与各地住建部门沟通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在不同地区和领域建立示范项目,推动技术成果在相关项目中的应用,展示技术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以点带面,推动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
3. 加强成果技术转换,制定技术成果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其在应用过程中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提高技术成果的可信度和竞争力;发表技术论文,通过论文推广成果内容,进一步提高成果影响力。
4.申请多项技术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保护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鼓励创新,提高技术成果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1.存在问题:目前国内城市体检指标存在涉及方面广、内容多、针对性不足,评价缺乏人文关怀,缺少适合、统一的评价标准等问题。
2.改进意见:进一步聚焦县城特点,完善指标体系,增加主观指标内容,制定更精准的指标评价标准,以提高评估工作的针对性、合理性和精准度。同时,不断总结推广应用中的经验教训,持续优化技术方法和指标体系,使其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和城市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