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务来源
智慧劳务用工管理系统项目研究来源为青岛西海岸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立项研发,是一套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技术等手段,对劳务用工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和监控的系统。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农民工及建设工人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农民工总量为29753万人。这一数据反映了中国农民工数量的持续增长趋势,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7658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468万人,增长率为2.7%(数据源:中国政府网)。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城市基建的不断升级,“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劳务用工需求不断增加。国务院颁布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的一部重要行政法规,是我国第一次为保障农民工群体权益制定的专门法规。自2020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资支付周期编制书面工资支付台账,并至少保存3年。用人单位向农民工支付工资时,应当提供农民工本人的工资清单。书面工资支付台账应当包括用人单位名称、支付周期、支付日期、支付对象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工作时间、应发工资项目及数额、代扣、代缴、扣除项目和数额、实发工资数额、银行代发工资凭证或者农民工签字等内容。
在此背景下,落实劳务用工薪资支付的源数据,即其工作情况及效果评估变得十分重要。传统的劳务用工过程中,采取指纹机考勤、闸机考勤等工具,逐渐难以适应新的用工场景,存在人为作弊、数据管理不善、考勤方式单一、技术支持不足等问题。从安全教育及措施方面看,传统劳务用工存在安全意识薄弱、培训不够及时、安全管理不规范、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升工地务工人员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我司对劳务用工管理方面开展数字化管控、数据采集及分析方面的研究。课题主要研发内容包括:
1.云计算技术:采用云技术为系统提供计算和存储能力,以支持系统的高并发处理和大规模数据存储,降低企业的硬件成本和维护成本,同时使用云平台化架构支持高并发访问和弹性扩展。在收集数据方面,通过手机和分析海量的劳务用工数据,包括人员信息、考勤记录、工作绩效等,挖掘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趋势,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在数据存储方面,系统采用了分布式模块化存储方式,让数据库的存储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方便标签化的自动调用。
2.多场景应用:针对线性工程工区分散施工场地不封闭/无法封闭的现状,使用传统考勤机进行集中化考勤与该场景难以匹配的现状,开发移动端小程序人脸比对与定位匹配打卡,替代传统考勤机考勤面临的“集中化考勤再分散到岗位”考勤模式弊端,更广泛地适应了各类考勤场景,达成各个分散场景下的考勤目标和人力资源匹配目标,提升工程工区人力效率。
3.移动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系统整体结合了智能设备(如考勤设备、传感器等),实现对劳务人员的实时定位、工作状态监测等,通过移动应用让劳务人员和管理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录入、查询和处理,提高工作的便捷性和实时性。同时,为保障劳务用工数据的安全性、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增强数据的可信度,从而保障劳务双方的权益。
二、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劳务用工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物流行业、制造业、服务业、交通业、物业与安保、农林业、矿产资源开采、海洋渔业、公共事业与环保、教培机构等行业,本文涉及系统主要用于建设工地的劳务用工管控方面。
(一)智慧劳务用工管理系统底层架构技术原理
智慧劳务用工管理系统的底层架构是基于多种技术原理而构建,主要技术原理如下:
1.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是系统架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系统架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系统的数据管理系统是基于 MySQL、Oracle、SQL Server 等,通过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在系统中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数据存储:系统数据的集中存储库,将各类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以一种有组织、可管理的方式保存起来。包括用户信息、业务数据、交易记录、配置参数等。
(2)数据管理:提供对数据的有效管理机制,如数据的插入、更新、删除和查询操作。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防止数据冗余和错误。
(3)数据共享:使多个应用程序或模块能够共享和访问相同的数据,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存储和不一致性。不同的系统组件可以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实现数据的流通和协同工作。
(4)数据持久化:保证数据在系统故障、断电或其他异常情况下不会丢失。数据库将数据持久地存储在磁盘或其他存储介质上,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恢复和重新加载。
(5)数据检索与查询优化:支持高效的数据检索和查询操作。通过建立索引、优化查询语句和执行计划,数据库能够快速响应各种复杂的查询请求,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
(6)数据安全与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或应用程序能够访问和操作特定的数据。通过用户认证、权限分配和数据加密等手段,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7)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存储的大量数据可以用于数据分析和挖掘,帮助企业做出决策。通过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工具,从数据库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支持业务决策和战略规划。
(8)系统性能优化:合理的数据库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例如,通过表结构优化、索引优化、存储引擎选择等方式,减少数据访问的开销,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9)信息留存: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的劳务人员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考勤记录、工资数据、工作经历等。
2.前后端分离架构
(1)前端:负责用户界面的展示和交互,本系统使用的 HTML、CSS 和 JavaScript 框架(Vue.js、React 等)构建。
(2)后端负责业务逻辑处理和数据接口提供,本系统的后端语言有 Java、Python、Node.js 等,并结合 Web 框架(Spring Boot、Django、Express 等)实现。
3.身份认证与授权技术
(1)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和操作系统的特定功能和数据。
(2)本系统的认证方式包括用户名密码、短信验证码、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
(3)系统的授权请求机制,是通过设置不同的用户角色和权限级别,控制用户对系统功能和数据的访问权限。
4.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1)对于考勤数据的采集,本系统支持的智能设备包括但不仅限于指纹考勤机、人脸识别设备、移动终端等,通过蓝牙、Wi-Fi 或移动网络等方式进行将数据传输。
(2)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网络不支持,停电等极端情况),数据的采集也可通过表单填写、文件上传等方式进行。
5.数据加密与安全技术
(1)对敏感数据(如工资信息、个人身份信息等)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
(2)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6.工作流引擎技术
(1)定义和管理劳务用工的各种流程,如招聘流程、入职流程、离职流程、工资审批流程等。
(2)工作流引擎可以根据预设的规则和条件自动推进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规范性。
6.云计算技术
(1)本系统采用云计算架构,以为数据存储及运算提供弹性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能力,便于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2)本系统还使用了云服务提供商(阿里云、腾讯云、AWS等)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同时采用双云服务器部署方式,实现全系统功能热切。
7.移动应用技术:开发移动端应用,方便劳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平板进行操作和查询。
这些技术原理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了一个功能强大、稳定可靠、安全高效的劳务用工系统底层结构,以满足公司对劳务用工管理的需求。
(二)劳务用工管理系统客户端技术原理
本劳务用工系统前端以物联网(IoT)集成技术为基础,涵盖了从物联网技术到高级生物识别技术的多重复合技术,旨在实现劳务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
在本劳务用工系统中,物联网(IoT)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通过整合人脸识别考勤机及移动设备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实现考勤,有效实现了对建设项目现场劳务工人的高效管理。此类设备能够实时采集工人的实名制信息、考勤记录等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云服务器进行存储和分析,不仅提升了数据采集的效率,还确保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在前端技术方面,本系统采用了现代Web开发技术如Node.js和Vue.js来构建用户界面。此类技术具有轻量级、高效和易于扩展的特点,适合用于开发复杂的单页应用(SPA)。在这种架构下,前端可以动态地与后端API进行数据交互,无需页面刷新,简化用户使用方法,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通过使用编程框架和库,开发者能够快速搭建起功能丰富且响应迅速的用户界面。
为了适应不同场景的需要,本系统的客户端支持多种访问方式,包括Web后台管理、移动端小程序和封闭式项目的专用客户端。所有集成的客户端通过不同的平台提供一致的管理功能,使各级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劳务用工管理。例如,通过企业微信整合,可以实现相关预警信息的及时推送,提升管理效率和响应速度。
本劳务用工系统的客户端及前端技术通过结合物联网技术和现代Web开发技术,实现了劳务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和用户体验。高度集成的管理方式为劳务用工领域带来较大的正向改变,使企业能够更高效、准确地管理建筑工地劳务用工方面的人力资源,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
三、系统功能及性能指标
(一)劳务用工管理系统管理端主要功能
1.考勤记录:
(1)人员信息展示:展示内容包括姓名、参建单位、部门班组、岗位工种、人员类型、日期、上下班打开时间、打卡照片。
(2)筛选功能:通过参建单位、部门班组、岗位工种、开始日期、结束日期进行筛选。
(3)下载功能:下载筛选的人员考勤记录。
(4)关键字搜索功能:通过搜索人名、日期、工种、参建单位等寻找考勤记录。
2.人员考勤统计
(1)考勤统计展示:展示内容包括姓名、参建单位、部门班组、岗位工种、月份、出勤天数。
(2)展开功能:可在每个人员信息后展开他当月考勤表。
(3)筛选功能:通过参建单位、部门班组、岗位工种、人员类型、月份进行筛选。
(4)关键字搜索功能:通过搜索人名、日期、工种、参建单位等寻找考勤记录。
(4)下载功能:下载筛选的人员考勤记录。
3.进出记录
(1)人员进出项目统计展示:展示内容包括姓名、进出打卡照片、方向、考勤设备id、工号、参建单位、部门/班组、岗位/工种、日期。
(2)筛选功能:通过设备类型、人员类型、方向、开始日期结束日期进行筛选。
(3)搜索功能:通过设备类型、人员类型、方向、开始日期结束日期进行搜索。
4.人员列表
(1)新增人员表单:新增人员信息包括身份证号、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民族、文化程度、签证机关、身份证有效期、手机号、开户行、婚姻状态(未婚/已婚/离婚/丧偶)、政治面貌、重大病史(是/否)、单位人员类型(劳务工人/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监理单位管理人员/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其他人员)、进场时间、近照、身份证照、身份证正面、身份证反面、现场照片、指纹、签名扫描件、银行卡照、工号、人员类型(项目管理人员/劳务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其他人员)、是否签订合同(是/否)、是否安全教育(是/否)、所属参建单位、所属班组、所属岗位/工种、合同信息(合同编号/有效期/人员标准工资/附件/)、特种作业证书(特种人员证书编号/有效期/特种作业证书类型/附件)。
(2)批量进场:选中添加人员一键进场状态。
(3)关键字搜索功能:通过姓名进行查找搜索。
(4)批量进场:选中人员一键离场状态。
(5)裁剪图片:对采集的图片进行裁剪。
(6)导入人员:通过统一模板批量导入人员。
(7)导出人员:选中人员导出信息。
(8)导出人员证件卡:选中人员信息生成证件卡证件卡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岗位班组、健康状况。
(9)导出二维码:选中人员生成二维码并导出,二维码可展示人员信息。
5.进场统计
(1)展示进场统计:展示内容包括参建单位、部门/班组、姓名、进场时间、是否签订合同。
(2)关键字搜索功能:通过参建单位、部门/班组、岗位/工种、开始日期、结束日期进行搜索。
(3)筛选功能:通过参建单位、部门/班组、岗位/工种、开始日期、结束日期进行筛选。
(4)下载功能:下载筛选的人员进场统计表。
6.退场统计
(1)展示退场统计:展示内容包括参建单位、部门/班组、姓名、进场时间、是否签订合同。
(2)关键字搜索功能:通过参建单位、部门/班组、岗位/工种、开始日期、结束日期进行搜索。
(3)筛选功能:通过参建单位、部门/班组、岗位/工种、开始日期、结束日期进行筛选。
(4)下载功能:下载筛选的人员进场统计表。
7.参建单位信息
(1)展示参建单位信息:展示内容包括参建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参建单位类型、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
(2)新增参建单位功能:新增参建单位信息包括公司名称(必填)、公司统一信用代码(必填)、企业注册登记类型(必填)、参建单位类型(专业分包/设备分包/材料分包/后勤分包/特殊设备/劳务分包/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勘察单位/其他)(必填)、工商营业执照号、注册地区编码、企业营业地址等内容。
(3)编辑功能:对已添加参建单位信息进行编辑修改。
(4)设置功能:对已添加参建单位进行部门/班组设置。
(5)删除功能:对已添加参建单位信息进行删除。
(6)关键字搜索:通过关键字对参建单位进行搜索。
8.部门/班组信息
(1)导入功能:导入单位类型包括项目部/参建单位/分包单位/劳务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第三方检测/土建班组/机电班组/钢结构班组/装饰装修班组/机械设备班组/市政工程班组/其他人员。
(2)编辑功能:对已添加的部门/班组进行编辑编辑内容包括部门/班组名称修改、负责人信息填写。
(3)设置功能:对已添加的部门/班组进行设置。
(4)关键字搜索功能:通过关键字对部门/班组进行搜索。
9.岗位信息、工种
(1)导入功能:选择项目对应的岗位/工种信息进行导入。导入内容包括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预算员/测量员/实验员/信息员/其他人员/集团领导/集团安全分管领导/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分管领导/安全分管领导/项目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质量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油漆工/抹灰工/砌筑工/防水工/瓦工/泥水工/测量工/水电工/电焊工/铝模安装工/PC安装工/灌浆工/植筋工/管工/通风工/保温工/设备操作工/焊工/钳工/机械操作工/铆工/涂装工/幕墙安装工/栏杆安装工/石材安装工/水暖工/起重司机/起重机安装拆卸工/起重司机索信号工/升降机司机/挖掘机司机/推土机司机/机修工钢支撑工/爆破工/市政工等。
(2)批量删除功能:选中已经导入的岗位/工种进行删除。
(3)关键字搜索功能:对岗位/工种信息信息进行搜索。
(二)小程序端的主要功能
1.用户注册:按照人员档案字段要求填写注册信息,注册信息进入后台,人工审核之后存入人员档案,并开通账号。
2.用户登录:用手机号、密码或验证码登录小程序。
3.上班打卡:人员上班打卡,需要进行人脸比对,生成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定位信息。
4.下班打卡:人员下班打卡,打卡时需要进行人脸比对,生成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定位信息。
5.临时用工/巡检打卡:用于临时用工人员或是管理人员巡检打卡,此功能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
(三)系统整体性能指标
本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内存占用和错误率等关键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全面评估系统的性能表现,从而确保其高效稳定的运行。系统的性能指标有助于对劳务用工系统的效能进行评估。
1.系统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RT)是指从系统客户端发出请求到收到服务器端响应所耗费的时间。这是系统所有相关用户对系统性能最直观且直接的感受,它决定了用户需要等待多久才能收到一个指令的结果。响应时间会直接影响系统用户体验和操作效率。例如,当工人信息登记或工资发放查询等功能的响应时间过长时,会大大降低管理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本系统的响应容错时间(t)值为t≤2s
2.吞吐量
吞吐量(Throughput)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请求的数量,单位为TPS。它反映了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处理能力。高吞吐量意味着系统能够在繁忙时段处理更多的请求,例如在月底工资发放期间,系统需要同时处理大量数据和请求,此刻对系统吞吐量的压力较大,这也是系统鲁棒性的重要指标。
本系统设计过程中,基于高容错率原则,前端吞吐量值为TPS50/200ms,后台吞吐量为TPS20/200ms。
3.并发用户数:并发用户数(Concurrent Users)指在同一时刻内登录系统并进行业务操作的用户数量,本指标有助于评估系统在多用户同时操作时的表现。在一些大型建筑项目中,需要同时管理和调度上千名劳务工人,这时高并发用户数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系统的并发用户数标准为10万人。
4.内存占用及资源使用率:内存占用(Memory Usage)表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消耗的内存资源。过高的内存使用会影响系统性能,甚至导致崩溃。劳务用工系统通常需要长时间运行并处理大量数据,因此合理的内存管理对于保持系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资源使用率(Resource Usage)包括CPU占用率、磁盘I/O、网络I/O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识别系统瓶颈和优化点。合理利用硬件资源不仅能提高劳务用工系统的运行效率,还能降低企业的硬件投资成本。
本系统的运行环境为:1M/S内存,100MB以上硬盘空间,2G网络带宽,4核处理器,512M显存的显示设备,1GB以上的存储容量。
5.错误率:错误率(Error Rate)是指在负载情况下系统出现失败请求的概率。错误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低错误率是劳务用工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尤其是在涉及工资计算和发放等敏感操作时,任何错误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本系统在鲁棒性测试过程中,暂未表现出错误。
6.加载速度:加载速度(Load Speed)指网页或应用内容在用户端展示出来的快慢。对于通过Web访问的劳务管理系统,快速加载各类型数据和界面可以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和管理效率。
7.稳定性指标:稳定性指标(Stability Index)包括系统在最大容量或标准压力下能够稳定运行的最短时间。劳务用工系统需要长时间稳定运行,尤其是在项目高峰期,任何不稳定性都可能影响项目管理和工人管理。
本系统在压力测试及生产环境已连续稳定运行超过2年。
四、国内同类技术比较
与同类型的技术比较,本系统在技术参数方面要求更高,适应场景更广。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基于物联网的管理系统:这类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如人脸识别考勤机和身份证阅读器,实现对劳务工人的实名制管理和日常考勤。这种技术能够实时采集和传输数据,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2.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结合了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通过收集和管理大规模的劳务用工数据,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和监控服务。这种技术强调数据的整合和深度分析,有助于优化劳务资源配置和管理决策。
3.移动考勤系统:采用移动应用技术,支持非围蔽施工现场的考勤管理,满足中小型建筑企业的需求。其灵活的移动解决方案可以覆盖更多分散的工作环境,并且易于部署和使用。主要用于中小型建筑项目以及那些难以实施固定考勤设备的场合。
3.智慧工地劳务实名制系统:该系统融合了信息管控、实名认证、精准考勤以及薪酬结算与支付等功能。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云计算,实现了劳务人员的全面管理和实时监控,确保了工资发放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系统:采用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如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实现高精度的劳务人员身份验证和管理。这些技术大大减少了人为造假的可能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劳务用工管理系统对场景适应程度较高,首先,适用于封闭或半封闭的工程项目,在这些场景中通过集中管理可以实现对大量劳务人员的高效监控和管理。其次,广泛适用于需要跨区域、多项目统一管理。通过大数据云服务,可以实现对分布在不同地区项目的集中监管和统一调度。第三,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建筑工程项目,尤其是那些需要严格遵循实名制管理和工资支付法规的项目。通过这种系统,企业可以有效规避用工风险并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第四,道路施工、市政维修等线性工程。
五、成果创新性、先进性
智慧劳务用工管理系统的先进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技术层面的创新、管理效率的提升以及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等:
1.基于先进技术的智慧管理
(1)物联网技术应用:劳务用工智慧系统普遍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如人脸识别考勤机和身份证阅读器,实现对劳务工人的实名制管理和日常考勤。这种技术能够实时采集和传输数据,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2)大数据分析: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这些系统可以收集和管理大规模的劳务用工数据,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和监控服务。通过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深度分析,有助于优化劳务资源配置和管理决策。
2.提升管理效率与降低成本自动化流程
(1)劳务用工智慧系统通过自动化的流程减少了人工操作,从而降低了管理成本。例如,自动化的考勤和薪酬结算系统减少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实时监控与报警:系统具备实时监控功能,能够在检测到异常情况时自动发出警报,比如未授权进入施工现场或考勤异常等。这有助于及时处理潜在安全隐患,确保工地安全。
3.保障劳动者权益
(1)实名制管理:通过实名制管理,劳务人员的基本信息和工作记录被准确记录和管理,有效避免了工资拖欠和用工不规范的情况。这种管理方式为劳务人员提供了法律保护,减少劳动纠纷。
(2)考勤与薪酬管理:精准的考勤系统确保了劳务人员的工作时间被准确记录,从而保障其薪资权益。薪酬结算与支付功能的整合进一步简化了工资发放流程,确保了工资的及时到账。
4.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1)项目管理集成:劳务用工智慧系统通常与项目管理工具相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平台来监控项目进度和资源分配。这种集成化管理有助于项目经理更有效地协调各个施工环节,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2)质量与安全监控:系统能够监控施工质量和安全标准的实施情况,记录违规行为并生成报告。这些功能有助于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减少工程事故。
5.增强劳动者职业素养与培养
(1)技能培训与职业发展:智慧劳务用工管理系统提供在线培训和技能发展课程,帮助劳务人员提升技能水平,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这不仅增强了工人的就业能力,也为公司培养了更多的多技能人才。
(2)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通过宣传劳动模范和工匠精神的典型案例,系统鼓励劳务人员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这种精神的弘扬有助于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进步。
6.后期集成环境监测模组,促进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1)绿色施工监控:系统后期可以继承监控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比如噪音控制、粉尘减排和废物分类等。这些功能有助于实现绿色施工,减少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节能减排统计:系统集成环境监测模组后,可统计和分析施工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数据,识别节能减排的机会。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改进,推动行业向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智慧劳务用工管理系统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技术和管理层面,还涵盖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对社会和环境责任的承担。这些综合优势使得本系统成为行业不可或缺的工具,助力实现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劳务用工管理。
六、作用意义
该项目的研究解决了以下问题,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系统为公司自主设计开发,已在珠江路(石油大学区域)连通工程、电子信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工程、红石崖十四号线打通工程等多个承揽项目上成功部署,用于建筑工人的考勤、工资计算、技能培训记录、工作任务分配等。通过使用情况调研,本系统的使用显著提高了项目劳务管理效率,获得用户高度评价。项目使用系统后,工人考勤准确率打到95%以上,劳务资源配置效率提升30%,信息查询时间缩短50%,工人薪资发放纠纷减少80%。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智慧劳务用工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各类存在劳务用工的企业和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建筑施工、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
推广应用的条件和前提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满足政策监管要求:例如,国家出台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要求对劳务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规范工资支付等。企业搭建劳务管理系统需适应此类政策监管要求。
2.实名制信息登记:需登记劳务人员的实名制信息,包括身份、工作经历、技能培训、安全教育、健康状况等,以建立全面详实的人员信息数据库。
3.数据采集设备: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数据采集设备,如人脸考勤机或具备考勤功能的手机端等。对于人员集中的封闭工程,可采用人脸考勤机;人员分散的线性工程,则适合采用手机端考勤。
4.信息准确性:通过智能设备采集实名制和考勤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避免人为误差。同时,工资模块需与银行等相关机构对接,以真实记录工资发放情况。
5.系统融合与兼容性:能够与企业现有的其他相关系统(如企业微信、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进行融合,实现数据互通。对于正在应用的其它劳务用工管理系统,也应具备一定的兼容性。
6.网络支持:系统通常采用私有云部署等方式,需要稳定的网络将本部与项目部、工地、银行、分包商、劳务人员等进行互联互通,以实现人员实名制、出勤和工资发放监管等功能。
7.企业重视与支持:企业管理层需重视劳务用工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包括资金投入、人员培训等,以推动系统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
不同的智慧劳务用工管理系统可能会有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条件,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差异。在实际推广应用中,企业需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和管理特点,选择适合的系统,并确保满足相应的条件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