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本项目为自选项目。
应用领域:装饰行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的 BIM 技术应用。
技术原理:利用三维扫描仪获取真实有效的现场实景复刻模型、并在现场搭建标靶点,利用实景复刻模型进行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完成后利用自动化建模插件完成 BIM 模搭建、输出效果图、施工图、VR 漫游;模型确定后,根据现场靶点进行现场机器人放线、完成现场放线;在施工过程
中,根据模型进行面层材料深化细化,输出下单图纸及模型,根据靶点利用 AR 设备进行精准施工偏差管理及验收管理;利用全景相机进行多时段现场拍摄,以形成施工记录,并通过靶点与 BIM 模型重叠,便于后期进行隐蔽工程维修。最后交付业主包含使用信息的竣工模型,可通过运维平台进行隐蔽工程查看,维保信息查看,相关产品使用,节点工艺查看等。
二、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达到精准还原原始建筑,测量误差在±1mm 范围内;
2.达到正向设计出施工图、节点图、效果图等技术资料能够指导施工;
3.达到快速建模、精确建模的要求,模型精度达到 LOD300;
4.达到智能放线,放线误差在±1mm 范围内;
5.达到施工过程记录查看、隐蔽工程查看的效果;
6.满足交付运维模型精度的要求。
三、与国内同类技术比较
1.国内外传统的建设工程项目从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中,设计图纸是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施工,现场误差较大。我公司通过多个项目探寻摸索,形成了以实景复刻的点云模型为主要设计依据的正向设计流程,通过 BIM 模型实现设计、深化、交
底、施工、运维的一体化实施流程;
2.装饰工程施工前需要对土建移交工作面进行尺寸的测量,传统方式以抽测为主,准确性不高,我司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工作面的空间测量,为深化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对于老旧房屋装饰而言,在没有完善施
3.传统模型以人工搭建为主,搭建速度及精度会受各种因素影响。工图纸的情况下,可运用逆向建模的方法对现场进行精准模型创建,解决传统做法中模型误差及图纸误差的问题;通过软件程序的开发应用,在大量数据支持的前提下,实现模型快速搭建,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提升模型
创建速度及模型精度;
4.传统放线以人工图纸为参照,人工逐步放线为主,特别是在建筑、结构存在误差下,装饰放线存在较大误差。我司通过 BIM 模型与放线机器人和现场三者进行坐标系重合,能够快速、精确进行装饰面层的放线工作,提高放线精度,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5.装饰工程验收在机电定位、隐蔽工程方面至关重要,我司通过定期全景拍摄、AR 实现不同时期项目进展情况查询、机电定位、隐蔽工程及管线路由模型与现实的自由查看,有效核查施工节点定位及做法,实现高效验收过程;
6.传统模型提交成果为竣工模型,缺少运维信息。我司通过多个项目总结,形成一整套装饰 BIM 模型的交付标准,包含模型构件信息、厂家信息、维保信息等运营维护信息,为项目运营维护提供全面准确的建筑信息模型。
1.国内外传统的建设工程项目从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中,设计图纸是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施工,现场误差较大。我公司通过多个项目探寻摸索,形成了以实景复刻的点云模型为主要设计依据的正向设计流程,通过BIM模型实现设计、深化、交底、施工、运维的一体化实施流程;
2.装饰工程施工前需要对土建移交工作面进行尺寸的测量,传统方式以抽测为主,准确性不高,我司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工作面的空间测量,为深化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对于老旧房屋装饰而言,在没有完善施工图纸的情况下,可运用逆向建模的方法对现场进行精准模型创建,解决传统做法中模型误差及图纸误差的问题;
3.传统模型以人工搭建为主,搭建速度及精度会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司通过软件插件的开发应用,在大量数据支持的前提下,实现模型快速搭建,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提升模型创建速度及模型精度;
4.传统放线以人工图纸为参照,人工逐步放线为主,特别是在建筑、结构存在误差下,装饰放线存在较大误差。我司通过BIM模型与放线机器人和现场三者进行坐标系重合,能够快速、精确进行装饰面层的放线工作,提高放线精度,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5.装饰工程验收在机电定位、隐蔽工程方面至关重要,我司通过定期全景拍摄、AR实现不同时期项目进展情况查询、机电定位、隐蔽工程及管线路由模型与现实的自由查看,有效核查施工节点定位及做法,实现高效验收过程;
6.传统模型提交成果为竣工模型,缺少运维信息。我司通过多个项目总结,形成一整套装饰BIM模型的交付标准,包含模型构件信息、厂家信息、维保信息等运营维护信息,为项目运营维护提供全面准确的建筑信息模型。
1.本创新实施方法适用于建筑装饰行业BIM全生命周期的项目;
2.本创新实施方法必须应用精准的采集放线设备及可实现快速建模的程序软件;
3.本创新实施方法是实现装饰BIM落地应用,打破BIM模型与施工现场的鸿沟,模型指导施工的必要条件,未来前景巨大。